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大裁员-《国潮1980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实际上,在这一年宁卫民急匆匆的赶回公司可不是为妥协,甚至不是为了和这些人接触谈判的,而是为了给这件事定调子,对公司所有管理人员明确表达自己强硬态度的。

    因此,到了公司门口下了车后,他连看都没多看门口那些人一眼,就直接进楼回了公司,然后把公司几个主要的负责人都叫进了会议室,召开经理会议。

    “我是为了罢工的事回来的。我不管是何原因,出于什么理由,这种行为在我看来都是不可接受的。我在此宣布,这些参与了罢工的人都要通通开除。至于那些没去参与的人,如果有谁对现有条件不满,也可以自动离职。”

    宁卫民开场就是直接下令,以这种不容商量的方式来展现他决不后退一步的决心。

    此言一出,大家都惊异万状,呆若木鸡,甚至没有能一下子做出反应,全懵了。

    不为别的,就因为在这些公司高层的心目中,依旧还认为员工都是自己人,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。

    如果面对员工罢工,企业一味采取强硬态度,他们都担心会损害员工的忠诚度。

    而且如今还是“春斗”时节,企业如果对员工的诉求完全不考虑,不但会被认为是不近人情的耻辱,恐怕日本的工会也不会袖手旁观的,他们绝对会偏袒员工。

    尽管当代日本,劳资双方的对立关系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鲜明。

    春斗基本已经成为一种形式化的讨价还价,每年都是大企业和工会互相给个面子,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自我调整待遇。

    但真要有机会让工会秀秀肌肉,显现一下存在感,恐怕工会还是很乐意的。

    弄不好皮尔卡顿公司就成了主动撞上枪口的倒霉蛋,牵扯出更多不好解决的麻烦事。

    总之,在他们看来,宁卫民在如何管理日本企业方面还欠缺经验,缺乏必要的了解,才会下此乱命。

    于是哪怕宁卫民已经声明了这个命令不容置疑,但深知其严重性的福田荣和关口修,还是忍不住发言,对宁卫民极力解释其中的利害关系,希望他能正确理解此事,收回成命。

    不过宁卫民已经想好了事儿,却不可能因为他们轻易撤回,虽然听完了他们的劝说,但依旧斩钉截铁的表示。

    “不。必须开除这些罢工的人,这件事没有任何缓和余地。首先,如果今天我让他们得逞了,那么日后肯定还会再用罢工要挟。尝到了罢工的甜头,谁还会放弃这种有力武器。这就像咬过主人的狗一样,必须打死才行以除后患。其次,这些员工也绝对不是像你们所说,是企业的根基。过去他们的确为企业付出过,但现在他们反而成了阻碍企业继续发展的障碍了。我原本就想慢慢解决好公司的问题,但现在既然他们着急,那就先解决他们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……”关口修还犹未甘心的说,“难道社长您就不考虑公司的平稳性和声誉吗?如果我们这么去处理,那事情一定会闹大的。到时候媒体会报道,工会也会插手的。恐怕就真的不可收拾了。而且您说罢工的人都开除,人数也未免太多了吧?一下子开除一百多人,公司的规模近乎于下降一半。公司的运营恐怕会因此陷入混乱的……”

    “不,没什么可担心的。”

    宁卫民胸有成竹的回答,“不是我带有成见,或是情绪使然。事实就是,这些人根本不是企业的根基,而是企业的毒瘤。我就不说他们的劳动价值是否值得他们的工资水平了,我就说他们的不知足。明明没有给他们安排工作,让他们休息几天,他们居然也能闲出事情来。不但不感激我白让他们拿薪水,还妄想干预我的未来规划,阻止我卖掉工厂。这样的员工连自己的身份都无法认清,只会给企业增加阻碍和额外负担,只有把他们彻底清理出我们的企业,才是正确的事。”

    “再说了,开除一百多人怎么就不行了?反正工厂已经被我卖掉了,货源会暂时由华夏那边的合资工厂提供。难道我还指望那些工人为我生产服装嘛。还有那些外勤人员,跑了那么多天了,就让他们收回应收账款,又拿回来多少钱?销售方面我也没要求扩展业务,就维持现状就好。做到这一点很难吗?现在公司明明就是人多了没事可做,我们现在的情况,原本就是需要减轻人力成本自救啊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,请你们注意,我并没让你们采取非法的手段去做这件事。日本法律没规定经营方面出现困难的企业不能开除员工,只能等死吧?所以你们就按正常程序来好了,该给的补偿给补偿。短期看虽然辞退这些人要花一笔钱,可日后人少了,别说需要支付的薪水少了,就连交通费报销都少了,还是值得的。难道工会和媒体还会因为我们做了合情合理的事情和我们作对嘛?”

    宁卫民的逐条说明堪称逻辑清晰,有理有据。

    这让公司的几位高层全都没话说了,只能低头沉默,老实听着。

    不过说到最后因为涉及到了补偿问题,福田荣心里一动,似乎又找到了新的借口。

    “社长,我不是质疑您的命令。但有关补偿问题,您可不能小觑,务必考虑清楚啊。那些罢工的工人,许多都是当初跟着长谷川一起建立公司的老员工。因为在公司太久了,他们的补偿可不是小数目。弄不好得上千万。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开除他们,等于是给自己找麻烦。原本就财务艰难的公司,要拿出这么大一笔钱等于雪上加霜。我就担心反而让公司陷入更严重困境中。”

    “是这样吗?赔偿金居然会有这么高?”

    宁卫民确实有点意外,不由把目光转向新上任的监事求证。

    因为按常理来说一个员工薪水不过五十万日元,在他想来辞退一个人,也无非赔个两三百万的事儿。

    一千万日元可真有点吓人了。

    至于监事他是因为宁卫民得到提拔,当然比其他人更有忠心。
    第(2/3)页